学生工作

就业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解决

(发布日期:2009-05-15 点击数:7)

一、近年就业政策与形势——就业心理的社会母系统分析

1.国际就业形势与中国“入世”影响。“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3O亿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有1至5亿,不充分就业人口有7.5亿至9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同时“入世”对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造成短期冲击。

2.高校连续几年扩招。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势必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和难度。加之“人世”因素,使我国人力资源在出现就业机会增多的同时,就业的难度增大;人才地位提高,伴随着人才争夺加剧;计划配置减少,使市场配置增多等特点。

3.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影响。部分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相对滞后。面对这种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一改以“统”、“包”为特征的分配制度为现在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之就业方式,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

4.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一是地理不平衡性。中国地域广阔、人口聚集不均、地区各种因素差异明显决定着我国的就业形势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显出一定的地区差异。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买方市场形成,长短线的矛盾一时难以根本解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取向就业乐观度差异明显。

上述新形势、新情况对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们来讲,毫无疑问既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同时又使他们面对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今日的大学生可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相对的自由与外在的压力都间接或直接地作用于生活在社会中的大学生就业者的心理内环境。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维度——就业心理子系统结构分析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具有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处于“心理延续尝负期”,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的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②,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各说不一。笔者将各家之言予以梳理,归纳出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三个大的维度,分别为:

(-)认知心理维度

大学毕业生择业认知心理是指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及其周围社会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与判断。就业形势的现状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认知程度。包括:第一,自我认知不准确。一是产生自负;心理。表现为: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的不良印象。二是产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第二,对外围环境认知不确切。对环境估计不足会出现坐等心理。这种情况通常出现于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信息类等一类乐观专业和金融、财经、政法类二类职业前景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思想不切实际,只注重经济意识和区域观念,讲究金钱第~、环境条件第一,不愿到待遇差、条件差的地方,结果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具有理想化趋向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便会出现决策犹豫心理,从而错过许多良好的就业机会。

(二)情绪心理维度

1.悲观情绪心理。此种』动理状况主要出现在就业的去向是回生源所在地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大学生,或一些在学校受处分学生身上。

2.不满情绪心理。不满的对象可以是其周围的任何事物或人群。如对所在学校、市、省不满(包括就业管理政策、户籍限制等)、对家庭成员的不满(包含对其的指导、干涉,对家庭的经济条件限制等)、对周围同学不满(如嫉妒)等等。视具体的个人的关注点及实际情况而不同。

3焦虑情绪心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面临着种种剧烈的心理冲突该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使这些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深感困惑,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

(三)社会心理维度

1.从众心理。随着传媒对社会精英,特别是“数字精英”、“管理精英”大加宣传,对“经济价值体现”衡量“个人价值”持过分积极评价时,容易导致大学生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的创造性,形成个人价值取向的从众心理。

2.攀比心理。它导致不能积极地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公正的分析,相互攀比,舍其所长,就其所短。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维度归因分析

对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原因分析,首先要在社会(包括家庭、学校)的场关系和国内就业形势的宏观系统中思考。家庭因素(父母期望、父母职业及职业榜样、父母对子女专业及工作的关注、父母对各种职业的看法、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交能力、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家中其他成员的影响、学生对父母的看法与态度等),学校因素(主修专业、培养方式、对教师的认同、同学朋友的影响、是否恋爱等),社会因素(社会传统的职业评价、社会职业地位、社会角色模式等),职业信息的效力(信息的有效性程度)等都构成作用于大学生就业中心理的外在刺激因素;国际就业形势,“入世”影响,地区分布、行业部门分布与学科结构不平衡及近期教育与就业政策等均是外围的引导因素。其欢要归宿于大学生内在的因素,个性特征,与就业有关的能力、兴趣、需要结构、性格特征、自我意识、价值观念、理想、个性专业倾向类型等交互作用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与行为。

四、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改善与提高

(一)完善自我,塑造自身生存本能

要改变错误、狭窄、扭曲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要求大学生加强自我理解与分析,以平常心面对,以保持冷静的思维来进行生活中所谓重大的抉择。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持有良好心境,构筑完善情绪情感。排除诸如不满、愤感、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一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就业观。建立新型就业观,强化择业的e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跳出从众、攀比等社会心理陷讲。

(二)社会、学校等外在辅助作用

1.建立学生——学校支持系统。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进行就业教育和择业指导,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其创业、竞争、挑战意识。坚持开展自主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之路。

2.建立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

4.大学生就业心理特征及取向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大转折点,是大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知识化程度高而社会化程度低;情绪波动度高而自抑程度低;自我认可度高而人际协调力低;成才急切度高而抗挫能力低。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成长期,就业又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刻,及时予以积极的心理引导,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

消除浮躁波动情绪,构建良好心境。情绪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大学生就业情绪出现浮躁和波动,是心理成长期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倘若情绪长期波动并郁闷在心中,就会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良好的就业情绪来自良好的心理,良好的心理来自良好的心境。因此,大学生应正视现实,适当调节就业情绪,端正就业目的,增强社会责任感,培育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克服就业情绪的浮躁和波动,保持愉快心境和良好情绪,从而在就业中掌握主动。

消除人际交往恐惧,培养和谐心态。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具有强烈的合群心理需求,人际交往易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态,保持身心健康。然而,自我感觉良好是当代大学生的鲜明特点。在独生子女家庭中,部分大学生还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面对就业,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有诸多不适应。因此,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应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技能,逐步形成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心态,从而在与他人交往中更为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

消除急功近利心态,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大学生就业和成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由于大学生年轻,在心理上往往急于求成。一旦在就业中遇到挫折,又易意志消沉,一落千丈。其实,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宁静方能致远。大学生的学习困难、人际摩擦以及爱情失意和就业艰辛,都可能带来心理挫折感。倘若对就业挫折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始终保持平和的就业心理,就能自如地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

5.就业心理咨询帮助

一、职业心理咨询

职业心理咨询是一个牵涉面很广、内容很丰富的教育和咨询活动,具有下列主要特性:

1、发展性

职业心理咨询的实施须遵循人类生理、心理职业及社会发展的原理,对个体进行有关生涯的意识、认识、试探、引导、准备、规划、决定、体验、自我的实现、评价等一系列有步骤、有阶段的咨询辅导活动,实现学生的生涯发展目标。

2、广泛性

职业心理咨询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工作价值、职业观念及服务精神的培养,以及个人志趣、潜能及特质的最大发挥,均在职业心理咨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职业心理咨询同时要满足个人、社会及国家的实际需要,还须注重人类认知、学习、职业、社会、休闲及娱乐生活必需的知识及技能。职业心理咨询的范围是广泛的,不但受在校1---4年级学生的欢迎,而且拓展到高中升大学、大学生考研、出国的专业选择、拓展到大学毕业后的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

3、综合性

职业心理咨询需要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专家学术团体,和学校教师、行政人员、辅导咨询人员、社会团体、家长、学生团体、社区等方面互相配合,共同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咨询需要校领导牵头,毕分办、学生处、社科部心理教师以及相关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干部相互配合,协调作战,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升学就业及健康发展服务。

二、就业心理向导

第一次求职面试,心情的紧张是必然的。眼见周围强者如林,前来应聘的竞争对手个个气度不凡,越发使自己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这对面试是很不利的。应从以下几点出发,做好自己的心理调适。

一、要从心理上战胜自己。

要深知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所在,应考虑在面试时怎样才能扬避短,巧妙地避开或弥补自己有所欠缺的地方,更好地表现出自己的长处。只有战胜你自己的过分紧张状态,才能在面试时保证正常发挥的基础上争取超常发挥。

二、对理想职位的期望值不要过高。

有一种说法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意思是说无论对什么事情,期望值都不要太高。因为事情的结果往往和所预想的有一定差距,要有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的思想准备。若理想职位期望值过高,势必会对较不理想的结果过分恐惧而产生不必要的紧张,当然也就无法正常发挥了。事实证明,适度的紧张是有益无害的,适度的紧张可以使你更加严肃认真、注意力更集中,而过度的紧张只能破坏心理平衡,使头脑迟钝、思维混乱、发挥失常失败。

三、要正确对待求职面试。

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此处不识君,自有识君处”。即使应聘不成,也只不过是“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只要是千里马,何愁遇不见伯乐!只有大方、真诚、坦然地面对求职面试,才能在应试中举止得体、思维敏捷、妙语连珠。

四、不要怯场

你莫以为主考官都是洞察一切的,都是初次见面,你不了解对方,对方对你也不了解。不要妄自菲薄,不能自己先乱了方寸。应该这样考虑:茫茫人海之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个人都各有其长短。

心理上战胜自己的标志是:不害怕、不紧张,泰然自若、轻松自如。

三、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面对择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一方面为自己即将走向社会,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奉献给人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另一方面也常常表现出矛盾的心理。因此,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参与竞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择业要知己知彼。知彼就是要了解择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单位,正确认识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知己就是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德智体诸方面的情况,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要明确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社会又允许你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

良好的择业心态主要有哪些表现呢?一般来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适当的就业目标,一个人的择业目标应与本人所具备的实力相当或接近。

(2)避免理想主义,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不刻意追求最满意的结果。

(3)避免从众心理,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不与同学攀比。

(4)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树立自信心,树立敢于竞争的勇气。 (5)不怕挫折。遇到挫折,不消极退缩,采取积极的态度,勇于向挫折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