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研究”中期成果汇报推进会在beat365唯一官网召开

发布时间:2017-07-07投稿:宋桂林 部门:文学院 浏览次数:

文学院董乃斌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研究”(15ZDB067)自立项以来以逾一年半时间,7月1日,项目组全体成员在beat365唯一官网召开中期成果汇报会,检讨研究成果,探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思考未来拓展的方向。来自全国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华东师范大学陈大康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乔国强教授、北京大学钱志熙教授、南开大学张毅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傅道彬教授等莅临beat365唯一官网,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为项目提供学术指导。

上午的会议由文学院中文系主任黄景春教授主持。课题组首席专家董乃斌教授首先致辞,表示对专家莅临的欢迎,诚恳请求专家指导。项目组秘书李翰汇报了项目总体进展情况,对各子课题的研究现状作简要介绍,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随后,东方出版中心编辑朱荣所介绍董乃斌教授新著《中国文学叙事传统论稿》的出版经过。接下来,子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杨秀礼博士、李翰副教授、夏明宇博士、饶龙隼教授、杨绪容教授、姜玉琴研究员、傅华教授等,分别介绍本组的研究进展与个人在研期间的主要成果。在听取课题组汇报之后,与会专家给予具体的指导意见。

陈大康教授指出应从“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等关键词入手,接续传统与现实、抒情与叙事,把握主线在各个历史阶段上的表现。陈教授特别指出“叙事”与“抒情”都是内涵清楚,外延不明确的“模糊”概念,二者的关系可以探讨得更深入;总论的撰述至关重要,要将总论的纲领尽早灌输给各子课题,以求研究精神的贯彻。傅修延教授就传统的特质和叙事传统的本质展开,认为要在充分借鉴西方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尊重民族文化传统,讲好“中国故事”。傅道彬教授认为传统有显、隐之分,在研究中应避免碎片化,片段化,要注意诗歌的整体性,将叙事放在将情与景的叙事融合起来。乔国强教授着眼于研究方法,提出立足中国本土文论资源,同时重视西方叙事学理论及批评方法,不但要研究文本,更要通过文本考察每一阶段诗歌叙事的“源(来源、渊源)、宗(宗旨)、道(方法)”,这样的研究才具有价值。钱志熙教授肯定了课题组研究对象的价值,认为应从叙事角度实现与传统学术的对接,对于常规的中国诗歌史,得出一些新的认识。张毅教授对前几位专家的对接传统与西方学术,用本土理论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作了重申和肯定,希望课题组在借鉴西方理论的时候能融会贯通,达到上世纪王国维《宋元戏剧史》那样的高度,张教授还建议使用“叙事性”一词,以求论述更具包容性。

下午的会议,前半是课题组成员的成果及研究构想的汇报,重点听取了姜玉琴教授《从唐诗看古代诗歌的“无我”创作范式》,傅华教授《经验碎片下的叙事性书写——试论当代先锋诗歌的一个诗学特征》两篇论文,beat365唯一官网博士后石超、博士生晁冬梅、杨长正、吕树明、王世冲以及硕士李佳卉、王传秀等同学,也向课题组及与会专家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情况及存在问题。下半场围绕中国诗歌叙事传统与中国诗歌叙事学建构等问题展开学术讨论。钱志熙教授率先提问:为何有“叙事学”,却没有“抒情学”?叙事学的含义又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傅修延教授先回答了叙事学的法语来源为“narratology”,并提出不要执著于叙事和抒情的二元论。随后,专家们展开了激烈讨论。乔国强教授从结构主义视角,强调要文本细读,规避定性分析和文本分析,注意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开放性、探索性和构建性。陈大康教授提出了在研究时应做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毅教授鼓励课题组的学术探索,认为研究能得到肯定的话,就是叙事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董乃斌教授最后作总结发言,再次感谢专家的指导,对项目组成员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总结了本次会议所取得的诸多共识,指出下一阶段要从单篇论文过渡到课题的整体撰述,希望课题组成员再接再厉,多出成果,争取课题的圆满完成。(朱施颐白羽然)